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效率,也是衡量精益生产是否有效的标准,但事实上,不是所有的高效率都会出高效益的,提高效率与降低成本相结合才有意义。在提高效率的同时,要力求消除其中的浪费,以实现真实的效率。因此,精益生产特别强调真实效率和整体效率,那么下面我们就三组效率来进行对比。
一、表面效率和真实效率
(1)表面效率
一般是指企业不顾市场需求,每天都以最高的效率进行生产,这时的最高效率就是表面效率。
(2)真实效率
企业只生产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及数量,以达到在实现成本最低时的最大效率,即建立在有效需求基础上的效率。
提高生产效率有两种办法:
一是扩大产量;
二是降低人数。
当实际需求量一定时,提高效率重点应放在降低人数。具体来说,在生产实际需求量的基础上,通过消除浪费,让作业者尽可能多地创造附加价值或将一部分人工作业赋予自働化,将剩余的人力投人到别的工作〔如改善),用更少的人员进行生产活动。
可见,增产时要增大产量,减产时应减少工人。通过增加产量来提高效率较容易,通过减少工人来提高效率则较困难。
二、个体效率和整体效率
(1)个体效率
当某个工序或设备效率提高时,生产线或车间、工厂等整体效率没有提高,这个效率称为个体效率。
(2)整体效率
当个体效率提高时,生产线或车间、工厂等整体效率也提高,这个效率称为整体效率。
三、可动率和稼动率
(1)可动率
可动率是指机械设备无论何时都处于可正常运转状态所占的比例。可动率要追求100%,并且必须以此为目标。为此要加强设备的保全维修工作。
(2)稼动率
稼动率是指相对于某台设备满负荷作业时的能力,即设备制造产品的时间与固定作业时间的比率。如果上班时间为8h,某设备只使用了4h,那么,该设备的稼动率就是50%,,稼动率随每日的销售情况、生产数量而变化。若减产,则稼动率下降;若增产,则稼动率上升。